精密測量院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,一個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,一個國家臺站網等4個國家級平臺,各類省部級重點平臺基地20余個。 現(xiàn)有職工600余人,其中院士4人、杰青13人,各類國家、科學院、省部級人才占比60%以上。2017年至今,在精密測量領域承擔了數十項重大重點項目,其中,國家戰(zhàn)略先導專項(2.5億元)1項、重點研發(fā)計劃12項、各類重大儀器研制專項10余項。精密探測技術和儀器已成為精密測量院滿足國家需求和社會經濟發(fā)展的優(yōu)勢領域方向。 ...
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(chuàng)新研究院(以下簡稱精密測量院)是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(始建于1958年)、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(始建于1957年)融合組建而成,是湖北省首個中國科學院創(chuàng)新研究院。 回望來時路,崢嶸六十載。在方俊、王天眷、張承修、李鈞、李國平、丁夏畦、許厚澤、葉朝輝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帶領下,精密測量院歷經幾代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開拓創(chuàng)新,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國家全局的重...
10月31日,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研究生學術論壇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分論壇在精密測量院舉行,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團委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宣講團成員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、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、華中師范大學和精密測量院的近300名師生參與了活動。
在上午的主題活動中,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宣講團帶來了以彭桓武、周光召、吳自良和錢驥等“兩彈一星”元勛的光輝事跡創(chuàng)作的系列主題展演。隨后,精密測量院研究員張寶成作了題為《AI賦能科學-精密測量中的智能革命》的專題報告,為同學們介紹了AI在多學科中的應用進展和關鍵作用,并探討了AI交叉多學科的共性問題。
在下午的精密原子、精密分子、精密地球三個分論壇中,來自院內外36名研究生代表介紹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最新進展。經各專家組評審,共有厚霞霞、朱雨濛、朱懷宇、徐艷玲、羅瑤、董慧靈、張璀、康玨、朱紫彤、韓松松和霍柯蓉等11名同學獲得最佳口頭報告獎。
為保證充分交流,本次大會設置了墻報展示和交流環(huán)節(jié),共有71位同學通過展板向與會師生展示和交流了自己的工作。經全體參會同學投票,吳晟睿、席語婕、周帥等3名同學獲得最佳墻報獎。
本次分論壇弘揚了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聚焦“AI賦能科學”,為同學們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,使得同學們更深刻地領悟了科學家精神,開拓了學術視野,通過朋輩同場競技展示風采、取長補短、汲取營養(yǎng),是一次收獲頗豐的學術盛會。
.張寶成研究員作主題報告現(xiàn)場
“兩彈一星精神”宣講團宣講現(xiàn)場
分論壇活動現(xiàn)場
綜合新聞
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研究生學術論壇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分論壇圓滿結束
10月31日,中國科學院大學2025年研究生學術論壇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分論壇在精密測量院舉行,中國科學院大學校團委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宣講團成員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、武漢大學、華中科技大學、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、華中師范大學和精密測量院的近300名師生參與了活動。
在上午的主題活動中,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宣講團帶來了以彭桓武、周光召、吳自良和錢驥等“兩彈一星”元勛的光輝事跡創(chuàng)作的系列主題展演。隨后,精密測量院研究員張寶成作了題為《AI賦能科學-精密測量中的智能革命》的專題報告,為同學們介紹了AI在多學科中的應用進展和關鍵作用,并探討了AI交叉多學科的共性問題。
在下午的精密原子、精密分子、精密地球三個分論壇中,來自院內外36名研究生代表介紹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和最新進展。經各專家組評審,共有厚霞霞、朱雨濛、朱懷宇、徐艷玲、羅瑤、董慧靈、張璀、康玨、朱紫彤、韓松松和霍柯蓉等11名同學獲得最佳口頭報告獎。
為保證充分交流,本次大會設置了墻報展示和交流環(huán)節(jié),共有71位同學通過展板向與會師生展示和交流了自己的工作。經全體參會同學投票,吳晟睿、席語婕、周帥等3名同學獲得最佳墻報獎。
本次分論壇弘揚了“兩彈一星”精神,聚焦“AI賦能科學”,為同學們提供了學術交流的平臺,使得同學們更深刻地領悟了科學家精神,開拓了學術視野,通過朋輩同場競技展示風采、取長補短、汲取營養(yǎng),是一次收獲頗豐的學術盛會。
.張寶成研究員作主題報告現(xiàn)場
“兩彈一星精神”宣講團宣講現(xiàn)場
分論壇活動現(xiàn)場